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必須不斷提高我國數字經濟治理水平,走出一條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明了數字經濟在黨和國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的重大戰略地位,為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丁笆奈濉睌底纸洕l展規劃》提出:“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碑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必須不斷提高我國數字經濟治理水平,走出一條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
一、發展數字經濟的科學內涵
發展數字經濟要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一方面,數據要素直接影響生產活動。數據在要素化過程中與數字信息技術相結合,引發生產方式變革,催生投入與產出的新關聯模式。另一方面,數據要素與其他生產要素相結合,創造更大的價值。數據要素的發展重組了傳統生產要素,促進了傳統生產要素的數字化變革。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發展數字經濟,要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
發展數字經濟要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不僅要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實現實體經濟擴容;而且要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實現實體經濟提質升級。
發展數字經濟要為構建數字中國提供戰略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將帶動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和數字文化建設,為構建數字中國提供戰略支撐。
二、數字經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2017年到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7.2萬億增至45.5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3.6%,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32.9%提升至39.8%,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1.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當今社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向往更加方便貼心的醫療、更加優質公平的教育和更有保障的養老服務。數字經濟為此提供了強有力的抓手。
數字醫療讓醫療更方便貼心。自2018年起,深圳市開始實施醫院間醫學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現已覆蓋深圳所有公立醫院和社康中心。根據深圳市健研數管中心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11月底深圳市互聯網預約掛號服務累計服務用戶1.4億人次,電子健康碼已在深圳68家公立醫院和700多家社康中使用,用碼量達1.1億人次以上,日均用碼超過25萬人次。移動統一支付平臺已在全市700多家社康和42家醫院應用,移動支付日均用碼達8萬人次。
數字教育讓教育更公平優質。深圳市以創建教育部“‘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和“智慧教育示范區”為契機,分步實施智慧教育工程?!笆濉逼陂g,深圳教育信息化應用從整合邁向融合創新,共創建100所應用導向的智慧校園示范校,在線提供2.3萬節基礎教育同步課程資源和相關專題資源,日均訪問量10萬人次。同時,實現了政務服務100%網上申報、校園5G網絡全覆蓋。2022年,《深圳市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其中提出,未來深圳將建設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打造智慧城市教育平臺。
數字養老讓養老更有保障。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智慧養老為代表的新型養老方式逐漸形成,為解決養老問題提供了新方向。深圳市民政局大力推進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優化老年健康和養老服務供給。截至2022年9月,深圳市民政局已為全市5000多名失能、特困、高齡獨居等特殊老年人配備智慧居家養老設備。深圳市民政局委托平安銀行發行的智慧養老頤年卡已惠及全市逾80萬長者,覆蓋85%的深圳常住老年人。未來,深圳將繼續提高養老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及性,持續建設養老服務的智慧化應用,為全市老人提供多樣化、高層次、高品質的養老服務。
2.發展數字經濟,助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是實現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難題,而數字經濟充分發揮了數字技術跨越時空的優勢,高效銜接城鄉資源,進而能夠有效破題。
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深圳市充分發揮數字信息技術的優勢,全力打造智慧興農策源地,助力對口地區農業創新發展和產業優化升級。深汕特別合作區補齊農村現代化短板,以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建設農村數字硬件設施,提前建設完成5G基站729個,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5G網絡全覆蓋。激發數字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
數字經濟有效提升區域協作能力。2021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提出在全國布局建設8大算力樞紐,并規劃10個數據中心集群,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將有力推動區域協同一體化發展。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啟動建設,未來將探索構建粵港澳三地數據流動融合長效機制,推動大灣區數字經濟協調發展。
3.發展數字經濟,助力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發展數字經濟有助于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指明了文化數字化的發展方向。2022年6月,中國首個工業遺址數字藝術館與元宇宙體驗空間“大筒倉”在深圳南山區盛大開啟?!按笸矀}”運用多項前沿技術,營造沉浸式元宇宙體驗空間,向公眾展示數字藝術作品。未來,國內頭部IP《冒險小王子》元宇宙主題公園,也將落地深圳光明小鎮,為市民帶來更豐富的文化體驗。
4.發展數字經濟,助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民福祉。數字技術賦能生態文明建設,將對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起到促進作用。2021年3月,深圳發布全國首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制度體系,為深圳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提供重要依據。2021年12月,深圳上線全國首個碳普惠互動平臺“低碳星球”,將居民綠色出行等行為核算成相應的二氧化碳減排量,積累碳積分,助力營造全民參與的低碳減碳的社會風尚。自“低碳星球”上線以來,用戶超過80萬,總訪問量已超過150萬。數字經濟助力深圳傳統企業綠色轉型,發展低碳產業。2020年,深圳國際低碳城規劃范圍內地區生產總值達163.0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92.9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萬元GDP能耗為0.073噸標準煤/萬元。
三、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1.加強數字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
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居于核心地位。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加強數字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一方面要深化推進數字技術重大科研項目,不斷提升數字技術自主研發能力,牽住數字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不斷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構建數字技術創新高地,盡快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另一方面要推動不斷加強數字人才培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币涌旄咚酱髮W和學科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為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2.推動數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推動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一是要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要強化高質量數據要素供給,推動數據要素標準體系建設,推進數據資源高效利用。要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構建數據要素市場規則,打造強大的數據要素市場,夯實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二是要進一步健全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形成并強化協同有效的治理和監管機制,提高數字經濟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三要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守住安全底線。不斷完善互聯網安全治理機制,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筑牢網絡安全防線,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安全。
3.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成果的普惠共享
“普惠共享”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讓數字經濟發展的成果普惠共享。第一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水平,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根基。第二要促進社會服務和數字平臺深度融合,充分借助數字信息技術,探索多領域跨界合作,優化資源配置,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普惠水平。第三要推動數字城鄉融合發展,協同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打造城鄉居民智慧共享的新型數字生活。
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