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新一代通信領域都是國民經濟各行業中技術變革與應用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在“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浪潮集團旗下浪潮通信技術展望了2023年信息通信行業重點趨勢。
趨勢一:政策支持和全面復工復產將進一步釋放數字需求,信息通信作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引領作用增強
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45.5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數字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已初具規模,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能力大幅提升,逐步進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
2023年,我國經濟將突出重圍、迎難而上,釋放數字需求將會成為實現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途徑,數字經濟將是經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的“穩定器”和“加速器”。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數字經濟布局全面落地的一年,也會是各產業全面加速走向數字化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虛實融合、虛實協同、以虛強實是建設的主要路線。信息通信作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不斷釋放新動能,發揮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夯實數字經濟承載底座。
趨勢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方向,降本增效及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全球對數字轉型的投資將以每年17.1%的復合速度增長,2023年,這類投資預計將達到驚人的2.3萬億美元。這意味著數字化轉型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全球通脹飆升、能源成本上升、勞動力短缺加劇等不利因素的推動下,數字化轉型推動的降本增效將成為企業經營的重點方向。企業越來越關注數字化轉型和實施的自動化,以提升效率、節省時間和降低成本。Salesforce和Vanson Bourne調查數據顯示,企業對超級自動化需求激增,近80%的企業將在未來2年會實施超級自動化計劃。此外,由于后疫情時代客戶對線上服務需求持續增加,集中在線上線下提供一致性、一站式服務,自助交易服務、先試用后付費等,以提升客戶體驗為核心,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已成為企業關注的另一重要數字化轉型方向。
趨勢三:ICT基礎設施持續向算網融合方向演進
IDC預測,2022年中國ICT市場規模達到7937億美元,比2021年增長9.2%,持續高于GDP的增速。超過50%的中國經濟的發展將建立在數字化的基礎上或受到數字化的影響,這將對ICT基礎設施的規模和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以5G與云計算為基礎的云網融合吸收了邊緣計算、分布式云、AI等新興IT技術,并融合了CT技術在算力網絡、IPv6+、軟件定義網絡、物聯網等方面的創新,邁入算網融合的新階段,以業務體驗為核心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服務價值。此外,隨著云原生在IT領域大范圍應用,通信行業開始加速將這一技術利用到網元功能和業務功能的敏捷迭代中,并促進通信與計算基礎設施的融合,支撐海量垂直行業的差異化需求。
趨勢四:5G toC大網建設已初見成效,toB專網生態建設提速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截至2022年7月,全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和96%的鄉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整體上電信運營商toC大網建設高峰期已過,后續投入將趨緩。宏站室外連續覆蓋基本完成,下一步網絡建設重點將轉向室內覆蓋和深度覆蓋,小基站的需求和機會凸顯。toB專網作為5G市場拓展的戰略方向開始進入規?;l展階段。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已經部署5G專網超過5300個,2022年10月工信部向中國商飛公司發放了首個5G專網頻率許可,在垂直行業探索獨立專網建設和運營模式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5G專網建設的提速將賦能更多的垂直行業應用場景,核心網作為全接入和全業務的控制中心,要求具備業務的高可用性和故障快速恢復的能力,以及多制式網絡的統一接入和統一納管能力,從而為行業用戶實現網絡價值最大化,促進行業應用的快速落地和規?;l展。
趨勢五:5G+工業互聯網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我國5G基站已達225萬個,“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4000個,31個省份均出臺5G和工業互聯網相關政策。標準方面,5G定位、5G NPN、5G TSN、5G LAN、5G V2X等針對垂直行業應用的5G技術標準已逐漸成熟。產業生態方面,近三年5G芯片模組平均降價約40%,同時5G工業終端的產品也不斷豐富,促使2022年“5G+工業互聯網”在各行業的應用落地,并在工業制造、能源礦山、智慧港口等行業得到了部署和應用。隨著以運營商主導、多主體參與的5G專網生態體系將進一步完善,相關市場規模有望在2023年進一步提升。
趨勢六:雙千兆全光網絡為數字家庭、數字城市業務注入新活力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互聯網寬帶千兆入戶數已達6000萬,復合增長率達730%。截至11月末,全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10.65億個,其中光纖接入(FTTH/O)端口達到10.19億個,占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的95.7%。同時,2022年全光園區全球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6%以上。家庭寬帶業務從簡單的上網、語音、視頻發展到4K超高清、智慧家庭、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多種復雜業務,園區智慧化轉型升級也亟需新一代的固網技術承載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創新空間。伴隨著全社會產業及業務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網絡正全面升級到F5G千兆光網時代,并向F5G-A逐步演進。近年來,各省市聚焦“雙千兆”網絡建設應用中的難點及痛點,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優化網絡建設環境,降低網絡建設成本,加強網絡建設組織保障,培育市場需求。預計到2023年底,千兆光纖網絡將覆蓋4億戶家庭,并在校園、機場、醫院、工業園等場景得到廣泛應用,這將推進園區智能行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助力數字家庭及數字城市業務快速發展。
趨勢七:計算需求進一步向數據生成端延伸,推動現場級邊緣計算發展
IDC 2022年發布的《全球邊緣支出指南》顯示,2025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2740億美元,垂直行業的邊緣計算需求將成為核心增長點。其中,以制造業及專業服務業為主的使用方,不僅注重邊緣計算帶來的帶寬、時延及可靠性優勢,更關注數據標準化、數據聚合及數據安全,這使得邊緣計算不斷向數據生成端下沉延伸,并融合AI能力支撐現場級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及業務決策。汲取互聯網行業云原生技術推廣及應用趨勢,邊緣原生將進一步提升現場級邊緣計算的彈性及敏捷性。同時,由于現場網絡的異構性,融合多接入也將成為現場級邊緣計算的關鍵特性,兩者協同推動現場級邊緣計算的演進及發展。
趨勢八:視頻需求快速提升,視頻云呈現基礎設施屬性
隨著人民生活及工業生產對高清視頻、超高清視頻需求逐步提升,2022年,超高清視頻產業規模達4萬億元,超高清用戶數達2億,2022上半年中國視頻云市場規模達到50.5億美元(約3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7%。預計2023年視頻云市場規模將歷史性地突破800億。而高清視頻對網絡、存儲、計算資源的要求較高,4K視頻時延需低于20ms、丟包率不高于10-5。8K視頻時延需低于10ms,丟包率不高于10-4。這將進一步推動視頻云以超高清、低時延、沉浸式和強交互為導向,發展面向未來的技術矩陣。一方面,通過提取視頻結構化信息的能力,持續探索產業互聯網應用的結合點;另一方面,通過視頻云的能力外延,助力元宇宙發展。
趨勢九:物聯網網關市場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對無源物聯網能力的支持成為新賣點
截至2022年11月底,三大基礎電信企業發展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18.18億戶,突破性超出移動電話用戶數1.34億戶,占移動網終端連接數的51.9%。2023年,物聯網設備數量將繼續爆發式增長,預計全球將有超過430億臺設備連接到物聯網上。作為物聯網的成熟化產品,物聯網網關的需求量接近5000萬,主要由不同傳輸方式、傳輸速度、傳輸距離和不同感知指標來區分。近年來,物聯網網關市場一直處于穩定增長階段,平均年增長率為18%。預估2023年全球物聯網網關市場規模將達800億元。隨著5G mMTC的產業鏈和Passive IoT技術的逐漸成熟,物聯網網關在智慧礦山、高清監控、無人巡檢、自動駕駛、智能電網、智慧城市和智慧工廠等垂直行業領域的應用會進一步深入,具有5G mMTC和passive IoT能力的物聯網網關將成為新的增長點和賣點。
趨勢十:通感一體化技術將使網絡具備智慧之眼,成為顛覆依賴人類感官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新起點
通感一體化將具備在支持寬帶無線通信同時,對無線信號覆蓋區域進行感知,使網絡具備智慧之眼,為AI提供觸碰現實世界的敏銳觸手。通過基于監測信號波動的被動感知,基于波束掃描的主動感知,以及整合網絡內外多種傳感器的綜合感知,能夠深入洞察智慧化生產生活從宏觀到微觀各個層面的感知信息?;趶V域覆蓋移動網絡,通感一體化技術將在不增加軟硬設備的前提下,感知包括室內人員睡眠狀態、非法闖入、人體動作和手勢等信息,實現人員車輛等目標室內外精準定位,完成無人機和無人車輛自動駕駛管理,進行降雨降雪洪水等氣象監測,進而為元宇宙、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工廠、智能家居、室內健康等新業務和新應用提供能力保障,促進全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全面升級。通感一體化技術能在提升運營商網絡價值同時促進整個移動通信產業的價值增長,據IMT-2030(6G)發布的《6G行業白皮書》預估,到2040年通感設備規模將超百億臺。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