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作為2023年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我們認為,數字經濟是星辰大海,產業浪潮正在襲來?!卑残攀紫呗苑治鰩熈謽s雄表示,數字經濟不是一個季度的問題,而是很有可能持續2~3年的產業浪潮。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
《規劃》還強調,全面提升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化驅動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變革,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動力。
無獨有偶,3月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工信部將錨定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戰略目標,以數字技術創新突破和應用拓展為主攻方向,加大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發展。
而在地方,一場數字經濟“爭先戰”正如火如荼?!吨袊洜I報》記者注意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紛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比如,“數字經濟大省”浙江省提出,2023年,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3%左右、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51.5%;上海市則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
“目前,數字經濟近似于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正處于產業浪潮大爆發的前夜?!倍嗝麡I內人士預計,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現代化產業已成為重塑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在穩增長背景下數字經濟將是全國兩會科技政策落地的重要方向。
提出“2522”框架布局
“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鄙鲜觥兑巹潯诽岢?。
《規劃》還明確,數字中國建設按照“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
“《規劃》是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方向性、綱領性文件?!闭憬髮W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明確的階段性目標為數字中國建設指明了方向,讓《規劃》實現更具可行性。同時,《規劃》高屋建瓴地提出了“2522”整體框架,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基層所接受,讓《規劃》更具可執行性。
盤和林分析認為,未來,《規劃》還將進一步細化和量化?!暗⒅睾蛿底种袊ㄔO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注重政策激勵,尊重社會客觀規律,在推動數字中國落地方面進行細致布局,從優化數字中國建設執行環境著手,推動《規劃》落地,實現數字中國藍圖?!?/span>
記者注意到,為推動數字中國建設,《規劃》還從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體制機制、保障資金投入、強化人才支撐以及營造良好氛圍等方面推出多項舉措,尤其是明確將數字中國建設工作情況作為對有關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參考。
長江證券研報分析稱,我國信息化始終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此前的信息化政策往往以頂層規劃的方式下發,執行力度可能存在欠缺。但此次《規劃》明確要求建立健全數字中國建設統籌協調機制,要求開展數字中國發展監測評估,將數字中國建設工作情況作為對有關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參考?!皣@數字經濟的一系列頂層規劃,有望加速落地進程,支撐我國信息化整體滲透率的加速提升?!?/span>
“資金保障措施、干部考核體系等配套設施的完善,有力驗證了數字中國、數字經濟的頂級戰略地位,相關產業推進或持續超預期?!眹⒆C券方面如是表示。
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規劃》指出,要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首先就是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研究制定推動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究其原因,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副所長荀玉根表示,我國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宏觀經濟結構從大到強,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
在荀玉根看來,發展數字經濟,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創新突破,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融合,有助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數字技術是信息時代社會發展的必然?!北P和林也表示,AlphaGo、智能物聯網、自動駕駛、元宇宙、Web3.0、ChatGPT等是最近幾年科技領域的熱點詞匯,這些詞匯的共性在于都和數字技術相關?!靶畔r代,數字產業繁榮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數字中國建設是順應科技潮流之舉,助力中國企業跟上信息時代?!?/span>
事實上,如何與實體經濟進行深度融合,也一直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必答題”?!兑巹潯分赋?,要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健全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工作機制,發揮“綠燈”投資案例引導作用,推動平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
對此,盤和林認為,當前,我國實體企業轉型升級有一定的迫切性,所以亟須通過快捷方式來實現轉型升級,而相比于科技研發,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融合見效往往更快。通過數字技術和企業銷售、管理、供應鏈融合的方式,能夠立竿見影地幫助實體企業實現提質增效降本;通過數字技術融入到產品服務的方式,能夠幫助實體企業締造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
各地“掘金”數字經濟 自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數字經濟”和“數字中國”已連續多年被重點提及。
“數字經濟”也是地方政府關注的重點。例如,浙江省提出,2023年,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3%左右、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51.5%;上海市則提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8%;江蘇省則“力爭數字經濟規模突破5.5萬億元”。
從2017年開始,各地也在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如今,浙江省又提出要以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明確將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加強數字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人工智能、網絡通信、工業互聯網、高端軟件、集成電路、智能計算、區塊鏈等戰略性產業。
在尋求快速發展之余,信息安全問題的重要性越發凸顯。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龍頭”,上海市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2023年著力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會主委何寄華表示,現階段的大型數字經濟平臺已具有壟斷國民性、快速擴張性、高度逐利性和國際流動性。為實現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保障國家經濟發展安全和社會穩定,亟待加強數字經濟平臺的監管與立法,推進大型數字經濟平臺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何寄華建議,出臺數字平臺安全專項立法。同時,成立專門數字平臺監管機構?!俺闪⒏咝嗤臄底纸洕O管機構,統一監督管理全國數字經濟市場,強化平臺經濟監管隊伍建設,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維護數字經濟的合法、穩健運行?!?/span>
“數字經濟發展亟須司法智慧的引領?!比珖f委員、農工黨中央委員、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認為,人工智能應當為人所控制,而不能異化為對人的控制。司法對于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引起的數字鴻溝、算法歧視、破壞隱私、損害知識產權、滋生黑灰產業等問題,通過在個案中闡明規則,發揮引領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發展的積極作用。
對此,鞏富文建議,第一要確立以數字正義規制數字經濟的司法價值觀;第二要促進數字經濟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調發展;第三要筑牢服務數字經濟發展與安全的司法屏障;第四要提升國際數字經濟治理司法話語權。
來源: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