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全國兩會的會場上,“數字經濟”是一個再怎么提也不過時的熱話題。
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兩會開幕前夕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要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研究制定推動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3月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大會新聞發言人回應數字經濟相關問題時稱,“主動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特征,既要防范安全風險,又要防范發展受阻的風險,把監管納入到法治框架之中?!?br />
3月5日,國務院總理發布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數字經濟不斷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7%以上。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有哪些數字經濟界的新面孔加入代表委員矩陣?他們又帶來哪些與數字經濟息息相關的建議提案?南都記者統計發現,數字化轉型、數實結合、靈活就業、數據要素成為高頻出現的關鍵詞。
1、數字化轉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皵底只D型”同樣成為許多數字經濟界代表委員的建言發力點。
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云計算技術專家、阿里云創始人等眾多頭銜的王堅,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首次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履職。他向南都記者表示了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心,“最近這幾年關于這方面的討論很多,但落實下去還有很多挑戰。中國有4800多萬家中小企業,怎么服務好大量企業,給大家找到數字化轉型的方法,是我在兩會上比較專注的點?!?br />
此外,王堅談到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關心,“我認為中小企業本身應該是創新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幫扶的個體。定位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大企業往往是“集大成者”,而一些很關鍵的技術,真正的高、精、尖技術,往往會出現在中小企業?!?br />
同樣旨在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瓶頸的,還有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帶來的一份提案。他表示通過調研發現,面向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目前市場缺乏有效供給和適用的產品與服務。許多中小企業在數字化的過程中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難題,而大企業數字化模式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小企業。
因此,他建議進一步推廣低成本、低門檻、輕量化的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將SaaS模式作為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有力抓手。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免費安全服務,加大推廣SaaS商店等服務平臺,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到應用開發中來,推動生態發展。同時,鼓勵地方政府為中小企業發放“數字化紅包”等虛擬優惠券,降低中小企業獲取數字化服務的成本。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鐘錚則在她的建議中闡述道,研發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均有著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的特點,許多企業的投入意愿低。即便是作為數字化和創新主力軍的大型企業,成本壓力也在持續加大。
為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鐘錚建議推行以企業集團為單位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為制造型企業數字化投入繼續出臺更多財稅政策,減輕企業負擔,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
2、數實結合
在數字化浪潮來臨之際,數字化智能化往往是傳統實體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如何更好地實現數實結合?不僅是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著眼人工智能助力養老、醫療、青少年心理健康、無障礙環境建設等產業發展。這是他連續三年對適老化問題發聲,建議將科技適老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大力支持家庭護理機器人和陪伴機器人研發。他還建議將重陽節設定為法定節假日,鼓勵企業設立孝親假,讓子女有更多時間陪伴老年人。
在醫療領域,劉慶峰提出加快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在縣域醫共體建設中的應用。比如,可以考慮將基于人工智能輔助診療能力的智能語音隨訪作為公共衛生服務手段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解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短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獲得感低的難題。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云事業部總裁曹鵬今年首次上會。他帶來的提案聚焦供應鏈的數智化建設,建議國家加大對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化改造的支持,推進偏遠和農村地區的供應鏈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產地倉、冷鏈及大型智能供應鏈中心等。
同時,通過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等手段,發展軟件、硬件和系統集成“三位一體”的供應鏈技術核心競爭力,提升供應鏈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打通鏈接消費端—企業端—政府端的數據壁壘,以數據整合共享打造供需靈動匹配、業務高效協同、彈性智能的社會化供應網絡。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則是針對家政服務業的數字化提升發聲。姚勁波在建議中指出,家政服務業“大需求、小主體”特征明顯,數字化率不足10%,遠落后于生活服務業平均水平。
他提出通過數字化手段,鼓勵家政企業應用數字化技術提高經營和管理水平,解決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的痛點。包括支持智能派單和管理系統應用,加強供需匹配效率,全流程深度把控,做到服務標準化、價格透明化。依托互聯網平臺企業,打造“招募-培訓-認證-就業”完整鏈條,緩解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
3、數據要素
3月10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方案提出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數據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早在2020年,中共中央就明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隨后各地各級規范文件出臺,北京和上海先后成立大數據交易所。在國家數據局建立后,數據要素無疑將在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位置。
基于此,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圍繞數據安全、數據流通、數據開放等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從北京冬奧網絡“零事故”的經驗出發,建議國家以“零事故”為目標筑牢網絡安全防線。具體而言,在主管部門層面,建議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細則,強化網絡安全工作一把手責任,對瞞報、漏報網絡安全事故依法追究責任,增加財政預算用于網絡數據安全建設。
在網安廠商層面,他建議重點骨干科創企業應連年保持15%以上的研發費用收入占比,用先進技術跑贏“網絡犯罪”。在政企機構層面,他建議對網絡數據安全系統建設的投資比例達到10%以上,在涉嫌踩“紅線”時自覺接受安全審查。
同樣緊抓“數據安全”這一關鍵詞,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關注的則是汽車數據安全。雷軍在建議中提到,目前發布的汽車數據安全推薦性國家標準,規范了網約車服務及汽車數據采集等部分場景要求,但無法覆蓋到研產供銷全業務領域。為此他建議,由主管部門牽頭,定義汽車數據分類分級規則,加快制定數據安全標準,指導產業發展。
另外,由于各車企間數據尚未實現有效安全流通,“數據孤島”普遍存在,數據價值無法充分發揮。雷軍建議,由國家有關部門牽頭,針對不同場景搭建互認互信互通的行業級數據共享機制平臺,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將數據轉化為社會生產力。
“數據孤島”現象并非單一存在汽車領域。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今年的建議就聚焦工業數據標準化、流通體系的建設。他觀察到,工業數據收集率高而利用率低,難點主要存在于數據標準不同、接口規范不統一、平臺數據分析能力不足。
周云杰建議,由國家部門牽頭,行業龍頭主導,統一工業數據的應用規則和技術要求,并在重點行業、領域、地區開展試點,加快推廣。同時推進工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的落地應用,構建工業大腦新業態,推動普惠AI助力中小微企業。最后還應培育一批專業化的工業大數據服務商,參與工業數據確權、流轉、交易的規則建設,壯大生態鏈。
全國政協委員、知乎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源關注的又是另一種數據。他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提出,我國中文學術文獻網絡數據庫市場存在較為嚴重的不合理現象,因此建議修訂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公共資金資助的研究成果原則上必須強制免費開放,明確商業性知識庫強制免費服務范圍,保護作者合法權益不受數據庫侵害。
為促進知識共享,周源認為還應鼓勵開放共享的數據庫建設,出臺政策鼓勵更多主體參與知識庫的市場競爭,為免費開放的知識庫提供資金等政策扶持。在促進數據互聯與開放合作方面,推動建立知識庫國家標準,建立機構知識庫聯盟,打破知識庫孤島,推動知識開放合作。
4、靈活就業
數字經濟的出現,使得勞動的形式有了更多想象。從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納入“靈活就業”以來,從“支持靈活就業”到“保障靈活就業”,國家和社會對于靈活就業群體的關注和保障力度在逐步增強。
但與之相對的,新就業形態的管理制度建設仍相對落后,特別是對于不同類型就業群體的用工關系界定尚不明晰,由此也產生了大量的勞資糾紛、勞動安全衛生保護不足、社保繳納不及時不充分等各種問題。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頂層政策設計有待完善,對新業態扶持政策有待加強。
如何解決數字經濟中“人”的問題?代表委員們對此有話說。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云事業部總裁曹鵬從“新就業形態”本身出發,建議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加快出臺新就業形態管理條例或管理辦法,明確界定不同勞動關系標準,研究制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公積金靈活發放制度。
對于提案中強調的“研究制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公積金靈活發放制度”,曹鵬對南都記者稱:“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不少快遞員認為從工資扣公積金不如直接發現金?!彼ㄗh,研究制定新就業群體公積金操作指引,允許公積金通過補貼形式發放、而非扣除,讓快遞員們得到更多實惠。
前不久,一則“60歲分揀工在崗位猝死”的話題登上熱搜,當事人能否按照工傷賠償引發爭議。事實上,盡管目前已有部分地區試點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限制,但各試點城市在覆蓋范圍上仍然存在局限性,難以全面覆蓋全部靈活就業人員的職業保障需求。而且工傷認定范圍、繳納模式、經辦機制等方面的限制條件,也導致參保門檻較高。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TCL董事長李東生建議將全部勞動者強制納入工傷保險參保范疇。同時,開辟單獨參保通道,創新參保辦法及繳納方。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出“工傷保險參保一鍵辦理”,提高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的便利性。
針對跨地區就業問題,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也建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包括保障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建立和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后參加升學考試的實施辦法;進一步規范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接入城鎮社保的辦法,將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納入社區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體系,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來源:南方都市報